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启乐网 首页 中文浪花 文学欣赏 查看内容

诗面向读者还是听众?——读朱自请《论雅俗共赏》

2015-3-30 16:38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1070| 评论: 0

摘要:      从我在原创当编辑起,读文友的作品就不单挑与自己趣味相投的,而是尽量关注回帖少的,重点给初来乍到的文友回复。我自己喜欢写诗,所以也主要回复诗歌版面的,称赞的词最常用“形象”这个词,一直没觉得这 ...
  
  从我在原创当编辑起,读文友的作品就不单挑与自己趣味相投的,而是尽量关注回帖少的,重点给初来乍到的文友回复。我自己喜欢写诗,所以也主要回复诗歌版面的,称赞的词最常用“形象”这个词,一直没觉得这个标准有什么不妥。
  又揽了书评版面后,我找出自己几年前买的,但并没有认真读的书,朱自清的《论雅俗共赏》,一本文集。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重点介绍此书中的两篇《论朗诵诗》和《美国的朗诵诗》
  《论雅俗共赏》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结集。共收入“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”。在自序中,作者释题说,他“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”,而所谓的“现代立场”,按作者的理解,“可以说就是‘雅俗共赏’的立场,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,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。“
  《论朗诵诗》文中首先按照面向听众的人数,将诗分两类 “悦独坐‘和’悦众耳” 。
  “悦独坐‘是只能诉诸自己或一些朋友,使用“文绉绉的拖泥带水的语言”不能诉诸群众。在抗战期间,由于宣传的需要,适于面向集会群众朗诵的诗,即 ’悦众耳”的诗得到了大力的推广。朗诵诗的特点是有一些抽象的道理,就是有些形象,也不够说是形象化。
  ’悦众耳”的诗是属于听的诗,读的时候可能不觉得好,听的时候如果表演者能抑扬顿挫地戏剧化诗的内容,相当于给诗增加了自己的理解,使得朗诵的过程变成了诗的完整性不可少的组成部分。朗诵是让诗活在听觉里,作品在群众紧张集中的氛围里成长。这两类诗的趣味也差别很大,“悦独坐“类追求“怨而不怒”,“乐儿不淫”,“哀而不伤”的含蓄美。而’悦众耳”想要一种热烈奔放的感染力。“我们需要诗歌与信仰,一种情感教人的脉跳得像打鼓,教人的眼花得像起雾,也许并不是妇人之仁,——也许倒是世界上最有力的,最有用的东西。”
  《美国的朗诵诗》里说,美国朗诵的诗大部分有韵,一部分无韵,一部分用口语。短句子和口语化是一般朗诵诗的特点。朗诵诗是要诉诸大众的,所以得特别写作——题材,语汇,声调,都得经过一番特别的选择。要教广大的听众听得懂,要多注重声调,少注重形象,形象往往太复杂,并且往往太个人的,而听的时候是不能停下来细想的。这个形象“太个人”的意思,举个我自己诗的例子。我的诗“昨夜风来过”是写冬天风冻出的窗花,自己觉得比喻很形象,可是反响并不好,第一个文友与我对答多次我才明白他根本没见过窗花,我补充了关于窗花的说明后,后来的文友也只有落叶飘零称赞了诗的表现方法,难道只是落叶读得比别人细致吗?再一次的回复中她说自己是北方人。这个例子是说文字无法传递细致的生活经验,只能唤起生活经验,而个体的生活经验又是有局限性的,所以诗的形象化表现受到这种局限的影响。
  上述关于朗诵诗的论述在当前有何意义?现在虽然很少有集会的场合表演诗朗诵,可是音频信息的传播却变得容易多了。一些诗单看文字,因为概念多于形象,会觉得“咄咄逼人,野气,火气,教训气”,而如果用朗诵的形式表现,我们也许就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心中涌动的那股热情。我写此文的目的不是要推崇某种诗,而是建议对诗的评议要持开放的态度,并且鼓励诗歌附带朗诵版上传,这样多了一条帮助读者(听众)理解的渠道。
  理想的诗歌朗诵应该是充满热情的,节奏与内容高度融合的再创作,而不是软绵绵的像轻音乐一样容易被听众归为背景。诗歌的激流奔到听众面前,不由分说地拉拽着他们、一起浩荡前行,这种效果只靠播放录音能否达成?我愿意与诗友们一起尝试。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最新评论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启乐网 |人工智能   

联系电话:0557-7699189 15255771172 15398273318

启乐网-传递正能量,展现精彩人生,开启快乐之旅!

Powered by 启乐网 X3.2  © 2001-2022  皖ICP备2021010501号-1  网安备案皖公网安备 34132402000135号

返回顶部